-
胡依晗:當一件事我什么都不知時,最有激情
-
十二年前。深夜十點,14歲的胡依晗告訴爸媽她要回屋睡覺了。轉身關上門,她就開始化妝。十一點半,她用一根軍用繩,沿著自家二樓的窗戶下到了一層空地。
快速打車離開,夜里有另一個世界在召喚著她。她和一群她自己稱為是“三六九等”的朋友,唱K,擼串,胡同里騎摩托車。半夜三點多,她又用同樣的辦法回到了自己的臥室。
這個在父母眼中有點野、有點叛逆的女生,今年像集郵一樣,陸續拿到了包括斯坦福大學醫學院、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在內的四所美國名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,成為了父母、朋友眼中名副其實的“學霸”。
胡依晗慈記首席運營官,慈銘體檢創始人胡波、韓小紅夫婦之女
但就如僅憑一根軍用繩,她就能從二樓下到一樓——她一直都是喜歡挑戰的,“當一件事情我什么都不知道時,是最有激情的。”
作為創二代,決定要在父輩的行業發展時,她知道醫療這個門檻高的行業,僅靠激情是走不長久的。
26歲的她,在經歷了三年醫療大數據、醫療地產項目后,希望自己在這個行業里有更多的沉淀。
轉戰大數據的三個“坑”
但看到年紀漸長的父母過于辛苦,她還是回來了,想著幫他們做點什么事。之后她就像“接盤俠”一樣,花了大半年的時間,拜訪硅谷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。她找到的切入口是體檢大數據。
體檢行業不缺數據,但并沒有累積下來,形成更好的用戶體驗。她的手機里有自己過去九年的體檢數字,但她相信大部分人手里很難保存好這么多年的報告。
“記健康”就是基于這樣的問題,誕生的解決方案。經過幾番“推倒-重來”,如今“記健康”主要關注企業健康管理,APP平臺收集員工體檢數據、硬件檢測的各項健康指標數據等,再利用強大的云平臺及專業的醫師團隊對數據進行整理、分析,給予每一個企業員工專屬的健康管理方案。
同時還能分析一家企業的員工健康屬性,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講座、食堂管理等。
胡依晗和媽媽是“記健康”的主要負責人,從線下轉入線上的這三年,“坑”沒少走。
最先遇到的就是互聯網公司的“命脈”——技術。如果對技術一點都不了解,就很難找到合適的技術合伙人。
此時她“學霸”的特性又發揮作用了。她報了一個成人編程班,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學習Java、C語言等,前端后端如何運營。雖然“腦子都快炸了”,但基本的運營思維有了,招聘技術時,不再像從前一樣,覺得彼此不在同一軌道對話。
其次是公司戰略方向的把舵。大數據一直都是風口,但大數據變現,整個行業都是步履蹣跚。對于“記健康”來說,是要做一家純數據公司,還是軟件服務型公司,“這種戰略性定位是最困難的,舵稍微一擺,整個公司就變調了。”她說。
在討論戰略的那個時間段,她和幾個合伙人無數次論證、吵架、開會到半夜,都是很正常的事。
定好了戰略,在組織架構上又遇上了問題。創業前期,胡依晗走訪了在硅谷的幾大科技公司,了解他們的架構布局;又從美國請來了講師對公司的管理層集訓項目管理,但最終發現,在中國,對一家初創公司來說,項目制根本行不通。
“一家初創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凝聚力,項目制會讓大家只關注自己的KPI,自掃門前雪,對公司初期階段的成長是不利的。”
項目制被否定后,又開始梳理每個部門的職責。胡依晗表示,設置和定義部門職責的過程,刷新了她對公司的認識,一些部門分了又合,合了又分,“有的時候就是一鍋粥,在這鍋粥里再來扒,很有意思。”
這些挑戰都一一理順后,“記健康”步入了正軌。攻下這座山頭后,愛挑戰的胡依晗今年年初漸漸退出了“記健康”,轉戰另一座山頭。
用她自己的話說:“之前是幫媽媽,這回是要幫爸爸。”
盯工程的“捷徑”
走之前,媽媽對她說,這里面水深,小心。
有了前三年在“記健康”的管理經驗,她一到海南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“收權”。新建醫院有十幾個工程項目,小到50萬,大到上千萬,定這些項目的中標供應商,拍板的人只能是她。
但她從來都沒有做過地產項目。醫用氣體消毒工程、室外管網工程、醫療廢物處理工程……起初這些項目她連名字都搞不懂是什么意思,只能啟動學霸模式,拿著圖紙一點一點弄清楚工程要點。
挑選競標公司時,她找到了一個“捷徑”。她在接力長江的同學不少在海南運營過房地產項目,她就把同學已經篩選過的供應商,列入競標公司,這樣一來就能提高決策的效率。
在長江同學的幫助下,十幾個項目的招標一一落地。但盯工程這事還沒有結束。
2017年6月,胡依晗參加“接力長江”新生代商業領袖美國西點耶魯課程
今年9月,她將去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讀研究生,學習的同時要繼續重操舊業——在斯坦福周邊,家里也拿了地,有一座醫院要開始興建。
但更多的重心,她還是會放在學習上。
“一是領導像醫生這樣的權威人士,需要在專業上有話語權。二是醫療這個行業不允許浮躁,下游的商業我比較有信心了,現在我想更多往上游科研的方向扎根,兩者結合,才有可能讓更多人享受到醫學的前沿成果。”
-
推薦閱讀您可能感興趣的課程

含 院校名錄+十年真題+面試寶典